Responsive image

中建四局助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2023-11-03 09:00

来源: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四局”,本会会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日,中建四局投资建设的重庆市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呈现一片“金黄”景象,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土地迎来了丰收。

△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模式探索

  重庆市铜梁区地处西南,属于浅丘、深丘地貌,受地形影响,旱地水田相互交错,“鸡窝地”“巴掌田”随处可见。以前,这里的农田耕、种、管、收基本上全靠人力,同时由于没有成体系建设的灌溉系统,雨季排涝、旱季给水一直是困扰农户的老大难问题。

  几年前,当地也进行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但受制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农田改造工作均以村为单位的小范围推动,且存在施工工艺粗糙、关键施工节点漏项、验收标准不一致等情况,导致农户后期种植有难度,土地肥力恢复周期长。

△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项目团队组织各业务线条骨干力量反复论证,探索以现代农业产业为牵引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新模式,参与到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项目团队认为,要想土地大丰收,重点是在“全域”和“现代农业”做文章。“全域”即通过整体推进,统一规划,服务运营。“现代农业”即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为后续一体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项目计划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厂,图为加工厂效果图

  在“全域”和“现代农业”的支持下,项目团队打破以往“小规模”“碎片化”的农田改造形式,在进行农田改造的过程中兼顾第一产业“种植”、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农产贸易”的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以现有复杂地形地貌、交错河道水网、固有运输干道村路和不同土壤结构为蓝图,规划设置集中连片农田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园区、乡村旅游观光区等业态布局,着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链,还乡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科学“四改”

  自去年开始,项目充分把现代科技运用到农田建设和产业种植过程中,通过“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今年实现高标准整治提升的农田近三万亩,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四改”工程建设前后对比图

  在“改大”阶段,项目将原有田块“小改大、陡改缓、坡改梯”,将高差较小和形状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并全部启用“关水调平”施工工艺,保障整改后的“大田”平整度达标;针对部分“傍田”田与田落差大、田坎陡的情况,项目尝试“二码台”工艺,大大降低田坎垮塌风险。

  在“改水”阶段,项目通过多频次现场踏勘与无人机绘图相结合,设计合理灌溉管网线路,充分利用原有灌溉明渠线路,最大程度避免对已成型硬化道路破坏而造成的二次维修,以及埋管对原有植被损伤等情况。对灌溉线路较长的区域,项目通过建设蓄水池降低灌溉过程中水源流失的情况,同时收集雨水,节约水资源。

  在“改路”阶段,项目在原有村道基础上,整修完善田间道路,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释放生产路占用的土地,增加作物种植面积。项目还合理设置机耕道斜坡压实度,使其具备种植特殊植物条件,并选择能驱虫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种植,实现防病虫害和通过植被降低田坎垮塌的双重功效。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实现路网与路网、路网与田块、田块与田块之间连接畅通,满足机械化作业通行需求。

  在“改土”阶段,项目通过表土层剥离再利用、深耕深松、水田犁底层构筑、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测土配方施肥、退化耕地治理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目前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通过土地肥力三年恢复期的培育,改造后的农田达到了优等地标准。

  “四改”后,50马力以上的履带式拖拉机可以在农田上自由“行走”。目前,耕地全面实现土地犁耕、施肥、插秧、收割等工序全程机械化。

科技赋能

  2023年春播,铜梁区农委农业专家、产业运营单位和种业公司研发中心多次研究后,确定项目团队整治后的高标准农田完全具备大面积机械插秧条件,决定在改造后集中连片农田采用“旱育秧”种植技术。这种育秧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特别适合大规模机械插秧,种植效率高。同时可育苗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省种、省水,大大降低春旱造成育秧成本过高的风险。

△春耕时节,项目科学育苗,种植“旱育秧”

  项目一期农作物种植覆盖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如何精准、及时做好“除虫除草、水位控制、植株长势观测、定点追肥”等工作,是项目团队遇到的一大挑战。项目在邀请西南大学农业王龙昌教授到项目考察后,根据建议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方式,即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运营,引入科技管理田间,预留科技设备建设的条件。项目团队在进行市场调研后,最后与京东智慧农场达成合作协议,在田间地头设置微型气象站、监控探测探头等设施,同时配备无人机高频次巡场,实现主产区农田空气湿度、稻田水位、病虫害、植株长势等信息数据收集,并通过无线传输到总控制台,为管理人员及时“对症下药”提供支撑。

△田间的微型气象站

  项目团队还结合一期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概况开展科研创效工作。针对雨季田坎容易垮塌现象,项目深入研究分析,设计田坎防护装置,并针对该现象,研究高标准农田整治田坎修筑施工工法,可大大提高田坎稳定性及保水性,该工法将在项目二期、三期田坎施工过程中应用;在科研课题方面,项目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进行多方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在新修高标准农田稳产及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新修高标准农田配套生产技术模式的集成、新修高标准农田稳产及丰产配套技术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丘陵山地高标准农田田坎防渗加固技术和田块平整研究等领域尝试突破。

丰收“答卷”

  土地变样了,粮食丰收了。伴随着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轰鸣声,项目一期4500亩红缨子、冀酿4号优良品种高粱采收。整改后的田野,收获的高粱颗粒饱满、色泽红润,是酱酒酿造的上乘原料,吸引了国内知名酒厂前来采购。高粱地的收割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一期2万多亩的优质水稻收割又拉开了大幕,几十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龙乡”的田野,利用晴朗天气抢收稻穗,实现颗粒归仓。

△丰收景象

  项目的建设,也让铜梁区的农户尽享“丰收”红利。曾经,当地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单一且收入不稳定。如今,农户获得了整改后土地流转的收益、兼职田间管理的工资以及释放劳动力后的其他收入,多重保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铜梁模式

△年轻人回乡加入到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中

  土地撂荒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百姓收入大幅上升,一批90后、00后回到家乡,加入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同时,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包括湖北省钟祥市、重庆市各区县、西南大学、中化资本等二十余家单位来访项目考察学习。“铜梁模式”有望在乡村振兴赛道跑出“加速度”。

△考察团来访学习

  改造后的田野,渠与渠相接,路与路相通,村与村相映。铜梁这片希望的热土,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建四局发挥全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以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助力守好“三农”基本盘,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