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深圳市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2 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01-03 11:14

来源:http://www.sz.gov.cn

       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制定《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科学统筹谋划,聚焦“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等方面,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精细智能、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政府运行协同高效。2022年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县(区)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打造城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深化“一网统管”

  一是深化民生诉求及社会事件“一网统管”

  1.打造民生诉求智慧管理体系。打造民生诉求智慧管理平台,整合12345热线、视频AI智能发现等近10类事件源,突出条块融合,支持统一分拨、处置和考评,形成管理闭环。出台《罗湖区民生诉求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制定统一诉求事件权责清单,强化诉求服务科学化管理。构建一体化智能管理机制,强化大数据事件分析应用,自动生成周报、月报等,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有效支撑。

  2.深化视频智能识别分拨。聚集城市管理与创文事件,充分利用现有视频资源,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垃圾暴露、等26类场景智能识别。已统筹2万路视频并接入1500路试点,已智能发现事件近20万件。建立智能识别事件快速处置机制,创新“穿透式”分拨,试点以短信通知整改为核心的不见面执法,并纳入三小场所等15类、超8000个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提速事件处置,问题发现至处置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

  二是打造一批智慧项目全方位做好为民服务

  构建分级分类动员组织体系,纳入党员先锋、社会组织等群体,依托精准动员、任务驱动等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打造居民互动“平安罗湖”门户,一站支持社区服务预约、诉求意见反馈、可享政策获取等。持续深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上线近100个应用模块,并结合劳动教育、体质健康提升等热点建立学业与综合素质分析指标体系,基本实现为超200所学校、近50万名师生“全覆盖”提供服务。完成罗湖区智慧交通提升项目建设,建成综合数据仓76个,完成42个信控路口升级改造,完成11个无信控路口信号及电警设备新建,上线救护车优先、安心斑马线系统,为就医患者及师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二)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深化“一网通办”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优化服务体验。持续完善“i罗湖”平台内容,集成3810项政务服务事项、116项公共服务,服务超200万名群众。实现“免证办”区街社三级全覆盖,覆盖583个事项,涉及173个电子证照。推动457个事项“全市域通办”,并通过部署5G设备和增设服务专区,实现佛山、贵阳、大连等11地近600个事项可在罗湖跨域通办,打破异地办事“多地跑”难题。深化“反向办”服务,新增证照续期提醒等服务,重点围绕港澳青年、人才等群体提供补贴申领指引服务,共推动民政、企业服务等10大领域37个事项纳入“反向办”,服务超55万人次群众、近1万家商事主体和1万名创业者,政策落地效果显著提升。

  二是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基层业务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定期联动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召开联席会议做好常态化防疫、创文等专项工作和全市域通办等重点业务培训,并下沉业务骨干至街道社区驻点指导,已完成10个街道81个社区“全覆盖”。开展“进商圈、进楼宇、进园区、进社区、进小区”宣讲活动,围绕税务、商事登记等内容和疫情期间援企运营扶持等政策,开展深入解读和指导办理,共开展10场活动,服务企业超300家。在区大厅设置“直通车”企业服务专区及工作室,制定《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办理流程》,完善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为近100家重点企业提供业务申请受理、咨询指导等贴心服务。

  (三)推动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升级,深化“一网协同”

  升级区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建立一批跨部门横向协同的智能业务应用,提升平台服务能力。依托平台创新打造政府物业管理系统,实现对政府物业从资产、租赁、合同、安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且每阶段操作均实现全留痕、可追溯。

  (四)全面强化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

  夯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制定《罗湖区信息化项目服务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提升我区数据安全管理效能。积极落实省、市要求做好“粤盾-2022”、“深蓝2022”攻防演练,组织开展全区网络安全联合检查、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工作

  持续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对照今年新发布的《深圳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罗湖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参照省市区文件细化管理项目的范围、优化项目规划流程,制定信息化项目操作流程图做好指引。优化效能评估方式方法,由我局重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具体项目以建设单位自评为主。

  (二)持续提升共性支撑能力

  一是全面推进BIM/CIM平台建设应用。按照“一图+一平台+N应用”的思路,建设区级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CIM平台),探索建设不同场景的深度应用,完成业务应用在CIM平台的落图使用,并推动市、区CIM平台数据汇聚和共享工作。立足应用场景需求导向,与区各需求单位合作完成BIM模型数据在CIM平台的导入工作,确保建模质量和BIM的可扩展性,并完成区CIM平台与BIM平台对接,做到统筹管理、统分结合、先易后难、分级分类实施。

  二是全面推进区级物联网平台建设。按照深圳市罗湖区物联感知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建设区级物联网平台,根据各街道各单位的业务需求,组织相关行业头部厂商,打造数据接口标准,探索建设多行业场景应用,完成业务应用与CIM平台的数据交互及联动工作。立足应用场景需求导向,以“万物互联,一网感知”为建设目标,与区各需求单位通力合作,完成原有设备兼容及新建设备接入工作,确保建设质量和平台适应性,打造良好的区级物联网感知体系数据环境。

  三是持续深化视频智能识别应用。开展街道推广培训工作。加快平台在街道使用,实现全区事件自动分拨、直达最终责任主体、自动审核处置结果,尽快形成以部门责任与事件分类为标准,快速处置、处置与监管结合的体系。完成前端移动补盲建设,对辖区内无监控点位的重点区域进行布置补盲,并结合应用场景灵活调整AI算法,增加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智能识别算法,增加接入视频资源,扩大事件识别类型,实现对辖区各类事件的智能识别全覆盖。

  四是强化空间块数据赋能应用。制定空间块数据标准,推动从室内空间向室外空间扩展,构建“人口、法人、事件、楼栋、房屋、部件、责任主体”城市管理基础要素关联的数据集合。立足提供罗湖区统一、精细、可定制的地图资源服务,建设全区统一的空间块数据赋能平台,统一管理全区管理对象地理信息数据,关联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打造一批空间块数据应用持续为各部门提供空间块数据底板、城区地图等服务,并推出工具平台、门户系统等提供个性化空间数据应用服务。

  五是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强化数据基础运营工作,定期梳理新增数据情况,归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不少100项,区系统归集不少于15个。强化大数据应用支撑能力,从重点、高频、通用等角度出发,输出标准人口数据服务20个、法人数据服务15个。推动数据比对服务工具化、模板化,年度新增10个标准数据比对服务场景应用,支撑业务数据常规查询及比对工作。推动全区大数据应用,定期发布展示全区数据资源清单,年度开展至少4次数据推介会,向有关部门专题讲解我区已归集数据资源。

  (三)聚焦核心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深化建设城区现代治理一体化平台。聚焦大数据赋能、社会事件统一管理、为民服务三大业务主线,持续深化城区现代治理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在现有支撑大数据防疫、小区人口闭环管理、“反向办”精准服务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大平台应用效应:构建全区统一场所管理平台,建立场所管理台账,强化“区街联动”分类管理,实现场所管理闭环;构建智慧化社会动员体系,通过精准动员与任务驱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群、企事业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效能;建设重点关爱人员系统,汇聚困境妇女、低保、低边等人员数据形成台账,做好人员统一管理和关爱帮扶;打造城区现代治理工作平台,集成城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各类应用入口,汇聚全区治理底数形成专题数据看板,辅助各级领导决策。

  二是健全民生诉求智慧管理体系。出台《罗湖区民生诉求服务改革实施方案》,聚焦“快速处置紧急事、高效办好一件事、专项治理一类事、书记督办疑难事”构建相关工作机制,联动市、区两级平台闭环处置流程,全面提升我区民生诉求服务质量。

  三是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管理创新。开展大厅精细化管理,定期分析、可视化展示服务预约、排队、受理等情况,强化大厅人员、窗口配置动态调整管理。推动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评估全流程网办情况、好差评情况等,推动各部门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并持续推动数据赋能、探索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为提升我区营商环境软实力提供助力。支撑领导分析决策,对全区政务服务数据开展特定主题业务分析,如基于全区人口数据分析民生服务覆盖和提升情况等,为制定决策提供辅助参考。

  四是一体整合提升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基于一级平台现有功能模块,突出管理思维与协同应用,深度挖掘一级平台业务数据,做精做透领导主页,同时构建一批全新管理应用。聚焦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应用,深化“一网协同”,构建一批全新管理应用。重点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打通罗湖投资、财政投资评审、合同管理平台等业务系统,实现项目立项、实施、资产管理、资金计划管理、日常管理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