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建工集团全国最大中医院数字化建造与交付

2022-05-30 09:00

来源: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是深圳市政府投资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医院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光桥路与龙大高速交汇处。项目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44万平米,单层建筑面积7.5万平米,包含内科中心、外科中心、妇儿中心等8栋单体建筑。工程体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医疗工艺复杂。项目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建设,本会理事单位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工集团”)承建。

 

项目介绍

工程技术特点

    针对项目重难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BIM应用点,为后续BIM落地和实施打下基础。

项目BIM应用点

 

工程技术实施方法

1、机电管线全过程安装

  本项目涉及专业共14个,管线排布复杂,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极易产生安装空间、时间工序上的矛盾。在项目开工前,同项目各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确定管线综合深化协同工作流程。

管线综合协同工作流程

  组织参建各方召开设计模型交底会,依据设计交付标准,确认设计模型符合施工深化深度要求

  针对于医院特有的净化、物流等专业,针对其转弯半径大等特点,利用BIM进行综合深化设计,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线的排布影响,避免后期返工拆改,确保一次成优。

管综三维效果图

管综剖面图

  基于医院项目的管道专业复杂,交叉部位排布层数繁多的问题,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创新发明了新的安装工具及方式——装配式四通,BIM工程师通过装配式四通模型导出图纸,交付于厂家下料生产。

装配式四通大样

装配式四通下料单

安装效果

成果鉴定

 

  召集甲方、监理对管综排布规范性、净高、美观性进行审核。

  出具下料清单及图纸。本项目截至目前依据审核通过的模型出具深化图纸共863份。

 管综剖面图

支吊架下料表

  现场实施及巡检跟踪

现场张贴三维图

  BIM工程师现场抽查     

2、核医学区域施工  

       该类设备房墙厚3米,墙柱钢筋为21层,间距较密,通过纵横向设置工字钢进行支撑。同时,墙梁交界处钢筋绑扎因钢筋直径大、根数多的特点,现场绑扎困难。通过bim进行钢筋深化,经设计校核后,把一处原双层32钢筋优化为一层32,一层28,保证施工顺利。

 多层钢筋绑扎支撑方案

钢筋排布深化

  直线加速器是目前治疗肿瘤的外放射治疗主要设备,为防止直线加速器工作时射线泄露,管线洞口必须在三维模型中做好预留预埋。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管线的压力大,容易变形,采用灌沙法对线管进行填充封闭,保证管线的精确定位。

直线加速器管线三维模型

物理测试管三维埋设

  直线加速器墙柱截面最大处4.3*3.2m,通过模型确定初版方案受力分析数据,针对墙柱截面较大部位支撑受力不够情况,根部增加对撑,对撑杆件采用14#工字钢,端头焊接300*300*10mm的端承板,设置千斤顶,制作整体可调式对撑。

无对称情况受力模拟

最终支撑方案图

 

3、模块化装配式制冷机房一体化施工

  因模块化装配式机房对结构完成后精度要求高,利用实测实量机器人对机房进行高效扫描,快速采集结构面成果信息,通过3D建模计算获取数据,实现模型与数据精准对应,管理人员通过查看,精准把控墙面平整度,采取对应措施,为后续模块化装配式机房顺利安装做铺垫。

  原设计管道设备分散独立,不便于做于模块化装配。深化设计团队采用立式泵的简洁六个泵组模块,便于模块化装配实施;根据装配式制冷机房中设备及空调水管线位置,调整风管、风口、风柜的位置以及调整供电母线及桥架等的路由及大小。

泵房走道深化

深化设计后模型

  以设计负荷计算为依据,导入主机选型模型、水泵和冷却塔的参数,根据各个建筑功能生成全年负荷,确保整体能效达到目标。

能耗模拟分析

构建拆分下料

  运用AR技术,将深化完成的机房模型映射在现场位置,综合考虑各构件安装及使用空间的合理性等,实现可视化模拟,为最终现场安装成果的一次成优坚定基础。

管件信息查看

现场定位模拟

  利用BIM软件对冷水机房进行建模,按既定原则对所有设备及管路、支吊架、支撑进行拆分,完成装配构件加工图,并进行虚拟安装施工模拟,暴露安装过程中的问题,提前规避。

深化完成后冷水机房模型

构件图及下料清单

4、BIM+PM集成应用

  图纸变更管理:施工图会审过程中,以BIM模型为沟通媒介,对图纸设计问题逐个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审交底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就会审的相关结果进行交底,向各参与方展示图纸中某些问题的修改,极大提高沟通效率。

变更管理平台

变更模型管理

  运用工程管理协同平台,把现场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地方反映在模型上,通过平台使问题从发现到跟踪再到解决形成完整闭合。同时也做到数据集成化,为后续问题的追溯和信息传递打下基础。

发现问题

 模型位置映射

整改回复闭环

现场问题与模型数据关联

施工误差信息同步

5、智慧系统运维管理

  患者可在APP端提前预约挂号并填入信息,当患者进入院区时,视频门禁监测到患者进入,系统自动推送诊室位置信息,同时把患者信息传递给就医医生。安排离对应诊室最近的车位指引,当患者停好车后,指引进入相应电梯,患者根据位置信息指引前往就医。

门禁监测

停车引导系统

电梯监测

楼宇视频跟踪

  针对于设备末端日常维护,通过IOT智能反映至总控平台,根据处理流程,生成工单,待检修人员检修完毕后,录入检修维护信息至模型。

效益分析

  本项目运用BIM技术提前发现图纸问题842项,节约成本21.68万元;排除管道综合碰撞483处,节约成本470万元;通过深化净高普遍提高300mm;提前预留预埋定位节约后期开凿修补255万元。

  举办广东省“质量月”活动,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等省内重要媒体相继对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进行深入报道,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