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森磊国际打造新型供应链+互联网产业园平台

2022-03-07 09:00

来源:深圳市森磊镒铭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怡亚通(宜宾)供应链整合中心

建筑设计:深圳市森磊镒铭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区域优势

场所价值

  宜宾是长江上游铁路、公路、水运交叉连接的枢纽,是成渝经济圈、黔中经济圈、滇中经济圈的融合点。

  项目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侧与翠屏山景区遥相对望,景观视野极佳。翠屏山是宜宾市民心目中最重要的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项目紧临宜宾南高速路口,是进出宜宾市区必经之路,具有良好的昭示性。

△项目区位

  项目拟建商业、物流仓储及配套,集“全球采销平台、新营销(直播+ 流量整合转化)基地、品牌孵化基地、云仓物流中心、产品整合与品牌运营创新中心、数字化运营中心”等功能于一体。以“供应链+互联网”为核心,打造供应链产业园平台。

 

1

契合文脉和场地特征的整体规划理念

01

以自然景观要素形成规划理念

宜宾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规划提取宜宾 “三江汇流”的独特自然景观,以流水的自然形态打造动线,以建筑为山石,山、水、石相映成趣,形成统一而灵动的规划肌理。

 

△元素提取

02

建筑和城市对话

  项目场地北望岷江江景,东与近景翠屏山、游客服务中心、远景城市遥相呼应,形成递进的空间序列,场地呼应了城市,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建筑和城市对话

03

建筑形成地标性

  项目紧临宜宾南高速路口,是进出宜宾市区必经之路,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因此项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宜宾的城市形象,建筑需形成一定的地标性,同时从翠屏山景区对望的时候,应有高低起伏变化的天际线。

△从高速南连线远眺项目

△从翠屏山景区看项目整体天际线

2

商业地块设计策略

01

景观的极致利用

  场地东侧紧临宜宾知名度最高的翠屏山景区,西侧没有景观资源。

 

△主要景观面

  整体布局则基于对景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四栋塔楼呈半月形布置,最大化建筑的延展面,1、4栋塔楼为“U”字形平面,2、3栋塔楼为“一”字形平面,且均为单廊式,主要的功能房间均朝向主景观面,外廊走道及交通核布置于西侧,遮挡道路噪音及西侧不利景观视线。

△景观视野最大化

△建筑与翠屏山对望

02

最大化商业延展面

  沿塔楼裙房布置商业,半月形的塔楼布局使商业界面长度最大化。裙房商业布置在场地西侧,迎合了城市主要人流来向。塔楼内部围合的中心花园,则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最大化商业延展面

  商业地块业态以分布式直播体验基地功能为主,新零售商业为辅,打造一站集中式网红直播基地,以实体和线上融合的方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动能。配套有商业体验馆及商业会所。

△商业业态分析

03

复杂高差下的场地处理策略

  项目用地南高北低,南北两端城市道路高差达到了34.5米,且15、16地块现状为山体,山顶最高处和规划道路最大高差达到了40米,极大的高差带来了项目大量的土方量,给场地内的交通组织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为商业地块更好的组织商业人流,提高商业价值,以及减少地下室开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场地现状高差

  07商业地块顺应场地外道路标高,结合地形,分别设计了四处商业广场,衔接不同标高的场地外道路与裙房商业,实现多首层的商业模式。

△商业广场标高分析

  不同标高的商业广场通过景观台阶联系起来,形成较好的步行效果。整个商业区域的空间变得立体,营造出灵动、丰富具有趣味性的商业氛围。

△多首层商业

  复杂的地形不可避免带来场地内不同台地和城市道路形成一定的高差,为避免生硬的垂直挡墙对城市界面造成的消极影响,采取了以下三种高差处理方式:1、台地尽量与相临道路平接;2、高差小于2米的,做垂直绿化挡墙;3、高差大于2米的,以阶梯式种植池衔接。通过这些方式,让场地和城市形成自然的过渡.

△场地与城市道路平接

△垂直绿化挡墙

△阶梯式种植池

04

立面设计呼应整体设计概念

  立面设计延续了整体设计概念,以灵动柔和的自然元素为灵感,概念来源于长江上的帆船,取“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意,期待在宜宾这片土地上扬帆起航,锐意进取。

  塔楼顺应地势走向逐级螺旋升高,远看像一片片风帆,流动的横向线条仿若水流,建筑仿佛漂流于江水之上的一艘艘帆船。

△塔楼立面效果

  流动的立面概念延续至15、16地块,使项目呈现统一整体的立面形象。

△整体透视效果图

  塔楼立面形体上采用线条勾勒建筑形体,色彩上采用米白色与灰色系的经典搭配,强调出建筑的公建感。窗的分格用两侧平开中间大玻璃固定扇的方式,使整个立面简洁大气,外墙面以水包水仿石漆,结合细致的线条划分,增强了建筑的细节和品质感。

△立面材料分析

△立面开窗分格方式

  5号楼位于场地西北角,处于从城市主干道到达项目的首要位置。设计以五个不规则体块错动堆叠的方式,形成独特的形体,成为整个项目的视觉焦点。立面以变截面的竖向金属杆件,有韵律的起伏变化,形成像水波纹一样的肌理。香槟金色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杆件,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标志性。

△标志性的建筑形体

  场地西南角商业裙房与5号楼形成首尾呼应、以统一独特的形体语言增强商业街区的吸引力。

△商业裙房透视

  中心花园两个“水滴”造型的商业会所围绕中心水景,会所形态与水池形态相互呼应,形成一处静谧的休闲空间,提升园区内部的商业品质。

△商业会所鸟瞰效果

  商业会所强调轻盈通透的效果,立面为无框玻璃肋支撑超白钢化夹胶玻璃,铝板挑檐出挑2米,并形成两个层级,突出了飞檐的效果。檐口以三角形型材收口,檐口外缘厚度压至30,形成极其纤细轻薄的视觉张力。

△商业会所透视

△商业会所檐口节点详图

3

仓储物流地块设计策略

01

基于供应链+互联网的园区规划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供应链+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项目立足于区域发展前景,将打造为集仓储、配送、展销、展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使之成为该区域城市公共生活的采销物流聚集地,以及展示片区形象的窗口。通过空间的设计,以现代的设计手法打造园区形象,让该片区与绿色生态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 打造成为区域级的产业园区。

△园区鸟瞰图

  整体规划顺应场地特征,采取线性布局的模式,15号地块沿场地长边平行布置两列仓储用房,中间布置步行商业街,与东西向的空间轴在场地中心交汇,布置中心广场,形成园区的活力中心。物流卸货场地布置于场地外侧,与人行流线分开。16号地块则为纯粹的仓储物流建筑。

△园区鸟瞰图

02

仓储用房的标准化、模块化

  仓储用房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能够减少造价,以加快建设速度,在分析了多种不同型号货架的摆放需求后,采用11X11.4的柱网,达到建筑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且为后期的智能化物流配送系统改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柱网尺寸对比分析

03

顺应复杂地势的场地处理策略

  物流地块南北两端场地高差较大,通过6m-8m高差的多台地方式来处理场地,既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又能使每个台地都和相邻道路平接,货运车辆可以便捷到达各个场地,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流线。

△15号地块多台地设计

  园区内不同标高台地通过景观台阶、二层廊道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步行效果。整个园区的空间变得立体,营造出灵动、丰富具有趣味性的氛围。

△连廊、景观台阶联系各台地

△内街空间效果

04

立面设计呼应整体设计概念

  园区建筑整体造型适应仓储物流的需求,在形体上不做过多的变化,立面以浅色、中灰、深灰三种不同明度的色带,按不同宽度、长度进行组合变化,形成富有趣味性的立面肌理,活跃了园区的商业氛围。横向的立面肌理和整体色调与商业地块形成呼应,强化了项目“流动”的立面概念。

△仓储物流地块沿街透视图

结 

  供应链整合中心的定位决定了本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物流园,除了仓储物流之外,还需要满足展销、展示、商业等功能,并与互联网深度结合,规划设计的重点即是为此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和环境。复杂场地条件下的高差处理是项目的另一个重点,巧妙的高差处理提高了园区的运行效率,并和城市形成良好的对话。同时,设计也根植于地方的文脉,从自然景观元素中获取设计的灵感,为城市区域形象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城市生活带来更深层次的价值提升。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深圳市森磊镒铭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